新加坡是多元種族熔爐之地,有三大歷史區︰「牛車水、小印度、甘榜格南」,其中「牛車水」(Chinatown)是華人區,「小印度」(Little India)顧名思義為印度區,「甘榜格南」(Kampong Glam)是回教區,今日計畫探訪小印度,體會不同族群的文化氛圍。
2015年 2月4日,週三,又下雨了
小印度是新加坡泰米爾人的族裔社區,位於新加坡河東部,甘榜格南以北。區內有幾間重要的廟宇、竹腳中心(Tekka Center)、小印度拱廊(Little India Arcade)、甘貝爾巷(Campbell Lane)、印度餐廳Mubarak Restaurant等,都是值得探訪的地點。
出發時,天色陰暗,心想著~ 該不會又遇到下雨吧? 大雨一來,難免打亂行程規劃,得在心中想個優先順序。
幾個景點中,首要必訪的是小印度拱廊,為什麼呢? 因為希望來個美麗的約會! 搭乘地鐵抵達小印度(NE7, Little India),二話不說,直奔小印度拱廊。
《與印度手繪的美麗約會》
地鐵出來,首先看到竹腳中心(Tekka Center),小印度在泰米爾社區普遍稱為竹腳(Tekka),因此這個小印度的地標建築便稱為竹腳中心。
越過竹腳中心,找到小印度拱廊!
到小印度拱廊,是為了讓哈咪體驗漂亮的印度手繪 (Mehndi)! Mehndi是以天然植物指甲花(Henna)為顏料的人體彩繪藝術,源於美索不達米亞,至12世紀成為印度文化,傳統用於婚嫁祝福,會在新娘手掌及腳上繪上悅目的圖案作為裝飾,又名「召喚幸福的圖騰」,對西方人而言,彷如神秘的東方藝術。
提供印度手繪的店家~
桌面上有範本圖案供挑選,圖案依照大小與複雜度訂價不同~
彩繪完成後至少20分鐘染料才會乾,盡量1個小時內不要碰水,大約可維持兩週~
原本以為哈咪會挑蝴蝶、花朵這類小女生喜歡的圖案,沒想到哈咪看了看範本~ 我想畫魚尾獅,因為魚尾獅是新加坡的標誌! 是啊! 來新加坡旅遊,帶個最有「新」意的魚尾獅回家,超有意義! 縱使魚尾獅不在範例圖片上,手繪老師還是很有自信的拿起染料繪起圖案。
真是信手拈來,畫圖不打草稿,乍看之下,印度手繪的圖騰與禪繞畫頗有相似之處~
Henna~
小印度拱廊內有多家販售印度服飾、織物、宗教器具、油燈壺罐、各式薰香的攤位,琳瑯滿目~
倒是碰到個小插曲,有位不甚理性的老闆,可能見我們攜帶小妞一枚,會喜歡那些大象布包等迷人小物,硬是強迫推銷,買一個多少,買兩個多少,買十個全部多少就好,跟他說了謝謝不用,居然立刻翻臉破口大罵! 奇怪耶? 現在是怎樣,路過一定要付保護費是不是,莫名其妙&#$%!
《行人稀疏的甘貝爾巷》
甘貝爾巷位於小印度拱廊旁,是印度人的攤販市場。可惜的是,當天陰雨綿綿,開門營業的店家不多,路上行人亦稀稀疏疏,沒能見到人氣旺盛的市集。
花圈對印度人來說意義非凡,舉凡祭祀敬神、婚慶祝賀等,必備花圈。一串串花圈運用紅色玫瑰、黃色金盞花、白色茉莉編織而成,紅、黃、白分別代表愛、和平與純潔。
有些店家也會拿花圈作為店面裝飾~
《熟悉拍照SOP的Mubarak Restaurant老闆》
甘貝爾巷有家最為遊客熟知的印度料理名店~ Mubarak Restaurant! 找到這間藍色建築就對啦!
據說老闆是位胖胖大鬍子的印度人,會說中文,才想著會不會遇到本人呢? 結果,一踏進店內,老闆就現身了~
拍照過後,老闆非常熟悉SOP的指向拉茶區,示意我們繼續拍下師傅製作拉茶的畫面,可以想見來店的觀光客有多少!
菜單就在牆面上,語言不通沒關係,看圖點餐便是! 其實,經驗豐富的老闆與店員,對於遊客會點什麼再熟悉不過,可能無須比手畫腳,他們就先開口了~ 薄餅、拉茶!
是的,哈哈就點了薄餅(Roti Prata)、煎餅(Murtabak)、冰拉茶(Tea Tarik)!
薄餅(Roti Prata)是以麵團來回壓扁後煎製而成,搭配咖哩醬食用~
煎餅(Murtabak)比較厚實,內部包著醬料、雞蛋、肉片等,並將外皮煎得香脆,配上咖喱醬食用~
薄餅、煎餅都是翻譯的詞語,哈媽覺得最好的分辨方法是記原文,反正沒肉的是Roti Prata,有肉的是Murtabak,才不會老被薄餅、煎餅傻傻分不清!
旁邊也有些其他餐點與印度小點心可供點餐~
用餐同時,外頭又下起滂沱大雨了! 想著還得回酒店拉行李,趕往下個「景點」(樟宜機場)玩耍,就先跟小印度說掰掰囉,反正最重要的任務Mehndi達成,有得交代了,瞧! 哈咪多雀躍手上的魚尾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