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澳洲之旅】黃金海岸自由行~夜賞藍光蟲(Glow Worms)

這天晚上,哈哈啟動了許久不見的貓頭鷹夜間模式,參加賞螢活動,目的地是春之泉國家公園(Springbrook National Park)自然橋(Natural Bridge),觀賞那棲息於瀑布洞穴中的神祕藍光蟲(GLow Worms)

 

2016年 1月25日,週一,夜晚小雨

難得在自由行的規劃中,會報名夜間行程,而且是結束時間近半夜12點的時刻。晚間七點,巴士陸續到旅館搭載遊客,隨後行駛約一小時車程,來到春之泉國家公園。

 

《相關知識》

前往國家公園的路上,導遊介紹了許多關於螢火蟲的知識,讓大家對藍光蟲先有基本的認識。

 

螢火蟲的生命週期有四個階段:卵→幼蟲→蛹→成蟲,北半球的螢火蟲,英文名稱為Firefly,會飛來飛去,只有成蟲才會發光,發一閃一閃的綠光,目的是求偶,以完成傳宗接代大事。

 

南半球的螢火蟲,英文名稱為Glow Worm,沒有翅膀不會飛,只有幼蟲才會發光,發不會閃的藍光,目的是覓食。為了吸引趨光性昆蟲,他們會吐出如珍珠眼淚般的細絲在四周,並分泌酵素吸引獵物上門,一旦獵物被細絲黏住,就成為螢火蟲的大餐,以達飽餐之目的。

 

大約維持數月之後,他們便會進入「蛹期」,破蛹而出的成蟲長得很像蚊子,只是成蟲沒有口器(也就是嘴巴),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交配與產卵,在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後便會活活餓死。

 

《雨林生態》

上路前,導遊不斷提醒,藍光蟲生存的三大條件為潮溼黑暗氧氣,因為對光非常敏感,只要感受到光線就會以為是白天而停止發光,進而導致無法進食而餓死,因此公園內不能拍照,待會發的每人一小支環保手電筒,是拿來照路,千萬別照藍光蟲。

 

除了藍光蟲,導遊沿路也介紹了國家公園的雨林生態,包括寄生無花果樹、螢光蘑菇、板根樹、拐杖樹、雨林樹蛙、穴居洞內不結網卻毒性很強的蜘蛛,和一隻據說已生活於當地河川許久,只有在運氣非常好的情況下才能見到的大鰻魚,而我們就這麼幸運的發現了這隻鰻魚!

 

《賞藍光蟲》

藍光蟲會黏於岩壁上,發出一顆顆藍色光點,在國家公園內,注意觀察也可以發現一群一群的藍光蟲聚集。越接近洞穴,瀑布聲也越來越大,最後導遊帶大夥來到山 壁內的定點,要大家把手電筒全部關掉,等眼睛適應黑暗後,哇! 成千上萬的藍光蟲彷彿滿天星斗,讓哈哈想起平溪之旅的驚喜夜晚,那兩隻伴隨進入夢鄉的螢火蟲!

 

夏季的熱帶雨林地面濕滑,山路又漆黑狹窄,建議穿雙便於行走,止滑力好的鞋子,同組隊友也都會相互提醒,前方有階梯,讓夜訪藍光蟲的行程更安全,更有趣!

3 comments

  1. 你好,我叫Cindy,來自香港, 我星期六就會澳洲自由行, 打算也報tour去看glow worms, 可以請問你你是參加了那家的團嗎? 覺得好嗎?

    謝謝!

    1. 您好,當時是在台灣就先透過金色年代旅遊報名行程,從行程結束後,導遊發給團員的Certificate上印製的單位JPT來看,帶團的應該是JPT。這次參加的賞螢團是中文團,感覺是中規中矩講解內容,該解說的盡力說明,平平順順將行程帶領完畢,供您參考! Have a nice trip!

  2. 你好,我叫CHARLES也是在台灣,點進那你介紹的網站但是不知道如何預定
    可麻煩你教導一下怎麼定嗎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