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度行經海生館,均在小車疾駛海風呼嘯中擦身而過;這次,春節假期尾端,搭上夜宿列車,終於有機會好好來給魚看一下。
2013年2月16日,週六,天氣晴
出發的有點晚了,再次駕著小車,沿著孰悉的路線,飆到海生館。抵達夜宿專用停車場,趕緊拉著大包小包的行李+哈咪一隻,前往服務台完成報到。
「夜宿海生館」向來是熱門行程,活動說明時,主持人說本梯次的夜宿遊客共約90名,大夥不約而同的「哇!」了出來,這麼多! 但主持人卻跟大家說,這是我們好久不見的二位數夜宿人數。海生館春節假期的夜宿遊客每日高達300多人,尤以初三、初四最高峰,只有在「假期尾端」大夥忙著返回工作崗位時,才能見到90這樣相對較少的夜宿人數。
人數這麼多,是否會影響夜宿品質? 海生館舉辦夜宿活動經驗豐富,活動以小組進行,每組約20人,配置1名導覽員,每組帶開後倒不會有人數過多的壓迫感。導覽員均為年輕的大專學子,因著對海洋領域的興趣與熱誠而投入導覽行列,不會死氣沉沉,相當有活力。
春節夜宿體驗活動從當日下午4時至隔日上午11時,兩天一夜,可於當日報到時間前入館參觀,或隔日活動結束後繼續參觀至閉館。夜宿行程如下:
Day1: 報到+行李放置→活動說明→珊瑚王國館導覽→晚餐→後場參觀→洗澡→DIY→夜訪珊瑚王國→宵夜→魚我共眠
Day2: 晨喚→早餐→大洋池餵食秀→潮間帶生態觀察→白鯨餵食秀→整理行囊
在海生館,有無導覽差很大。海生館主要分為三個展館~「台灣水域館」、「珊瑚王國館」及「世界水域館」,本次行程夜宿海底隧道,而海底隧道位於珊瑚王國館,這兩天把珊瑚王國館認真走過兩次,另兩個展館也運用零星時間走走看看,但仔細程度就不如珊瑚王國館了。
夜宿活動開始!
《珊瑚王國館導覽》
珊瑚王國館設置了幾個不同生態區域類型的珊瑚礁預覽缸,模擬隨著高度變化,為了適應不同海水深度、地形與光線的環境,其間的珊瑚及其附著生物的各種變化,各式色彩繽紛的珊瑚與魚類,構成了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。
原來卡通裡小美人魚睡覺的床鋪,即是圖中的「車渠貝」,超夢幻! 這世界上最大的貝殼,能夠長到像床那麼大,而常見的干貝也是來自「車渠貝」!
圖中所見珊瑚質地柔軟,表面毛茸茸,均為「花環肉質軟珊瑚」,俗稱「海豬肉」,一根一根的突起都是珊瑚蟲,好似從表面探出頭來,起雞皮疙瘩的模樣~
海生館的館魚~「燕魚」,形如迴力鏢,海生館的LOGO即是以燕魚為設計,圖中所見黑色燕魚為幼時模樣,成魚的體型體色會有很大不同。
彷彿一串大葡萄,一顆顆氣泡聚集的「氣泡珊瑚」,那氣泡般的觸手所展現的光澤相當美麗~
圖中所見刺尾魚,屬於刺尾鯛科魚,因尾巴連接身體處有一刺刺的硬棘,捕撈上網時硬棘經常會勾於網上,而使魚兒呈倒吊形狀,故海產店常稱為「倒吊魚」;刺尾魚旁那隻藍色身體黃色尾巴的即為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Nemo的好朋友Dory,亦屬刺尾鯛科魚~
圖中所見一枝枝又細又長的「海鞭珊瑚」,具有非常特殊的生殖方式~「斷裂生殖」,生長到一定階段後彎曲向下,前端會自彎曲處斷裂,落入沙中繼續生長。
緊接著來到讓許多人非常興奮的海底隧道,全長84公尺的海底隧道,共分成三段區域,隨著緩慢的下坡,讓遊客們體驗不同深度的神秘國度,從頭頂射下的光線,散發著深邃的深藍色,而魟魚、鯊魚及其他魚群游過,也讓大家不斷為之驚嘆。
看似美麗的魟魚,尾巴其實有根可怕的毒刺,不同種類的魟魚,其毒刺的位置與長度亦不相同~
長大的「燕魚」變胖了,顏色也變淡了,身上的黑色條紋,讓燕魚群游時,從遠處看彷彿一團黑影,可減少被大魚攻擊的機會,萬一大魚真的入侵,往四面八方散開,可增加個別小魚存活的機率;而小魚群游具增加水流的功能,也比較不費力~
海底隧道後,接著參觀模擬沉船的船艙區域,沈船雖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,但經過珊瑚的附生,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後,船艙反而提供小魚安全成長的空間,來看看幽暗的艙內空間,蟄伏了哪些魚兒?
立刻發現「獅子魚」! 獅子魚的鰭向四面八方張開,宛如獅子的鬃毛一般,鰭上布滿毒刺,平時緩慢的游,但一發現小魚,會立刻張嘴一吸將小魚整口吞下,算是頗兇猛的魚類~
生物的共生~ 海葵與小丑魚,海葵提供小丑魚安全的家,但海葵的觸手其實有毒,為什麼小丑魚能安心的居住其中,避免其他魚類的騷擾? 因為小丑魚能夠分泌一層黏液,保護自己免受海葵毒刺的傷害~
缸內所見均為正在復育的活珊瑚,為什麼要用線懸掛起一株株的珊瑚? 這是為了復育完成後,要將缸內珊瑚移動至大型展示缸時,無須從底部硬將珊瑚拔起,造成珊瑚的傷害。
導覽員說,幾乎每個遊客看過花園鰻都會印象深刻。「花園鰻」身長約20~30公分,白天會露出半截身體,尾部隱藏在沙子裡,而頭部看起來好似均往同一方向,因為花園鰻是以流過身邊的食物為食,面向水流的相反方向,食物自然而然的流過身邊,只要脖子一伸,就能吃的到,方便進食。
經過了幽暗的船艙空間後,緊接著登場的是超級卡哇伊的白鯨! 這些來自俄羅斯的嬌客,模樣真的超可愛,海生館目前飼養了4隻白鯨,每次展示其中兩位,另外兩位就在隔著牆壁的對面池子,圖中可以看見小白鯨常會來到窗戶邊,和對面池子的白鯨互動!
白鯨身長約4公尺,重約1.2公噸,出生時呈暗灰色,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轉為白色,白鯨生長分布於北極地區,白色膚色提供了很好的保護色,且白鯨不具背鰭。
這是鯨魚很喜歡做的動作~ 浮窺,把頭探出水面窺伺一般,而鯨魚身上這些看似啤酒蓋的東西,其實是附著於身上的節肢動物藤壺,藤壺是以浮游生物為食,因此只會附著於鬚鯨(如藍鯨)身上,不會附著於齒鯨(如白鯨)身上~
《海景餐廳晚餐》
天色逐漸昏暗,珊瑚王國館導覽結束,準備前往海景餐廳晚餐。海景餐廳位於大廳瀑布後方二樓,空間頗大,料理乾淨,採Buffet方式自行取用,餐廳在此~
海景在此~
食客+食物在此~
《後場參觀》
填飽肚皮後,接下來是夜宿海生館的重要行程之一「後場參觀」。後場位在「台灣水域館」樓上,猶如餐廳,前場上菜後場備料,海生館前場展示著各種海洋生物,後場則必須搭配龐大的機器設備與飼育人員組成後勤團隊,方能維持正常運作。來實際參觀體驗工作人員在後場的運作情形!
進入後場前,導覽員一再提醒大家務必小心走路,以免掉入超大水池! 近距離觀看少了玻璃阻隔的超大水池,真的超級大! 深度約9~11公尺,裝載了150萬加侖的水,相當於兩座國際標準游泳池的水量。
由上往下看,可以清楚看見第二段有手扶梯的海底隧道,碩大的魟魚、鯊魚就從眼前緩緩游過~
緊接著這圓弧形魚缸是先前曾介紹住著倒吊魚+Dory的缸子,為什麼魚缸上頭裝設了如此高密度的鹵素燈? 原來珊瑚礁生長的環境陽光不可或缺,照射鹵素燈是為了模擬大自然的光線~ (後場參觀結束後,仍會關燈,魚兒珊瑚也是需要休息的。)
接下來導覽員要大家猜猜池子裡是什麼魚? 答案竟然是~ 鯊魚! 條紋斑竹鯊!
那池子裡這個像九孔的東西又是什麼? 烏龜、貝殼,也都不是,是鯊魚的蛋! 大尾虎鯊的蛋! 海生館裡目前僅有一隻母的大尾虎鯊,因此產下的蛋是未受精的。
導覽員要大家可以實際摸摸鯊魚,並把鯊魚的蛋拿起來輪流觀看,哈咪想了許久,終於鼓起勇氣摸了鯊魚,而哈媽則在人生第一次觸摸鯊魚後不到三分鐘,超敏感皮膚立刻紅腫發癢!
餐桌上的海鮮食物~ 龍蝦,龍蝦為夜行性動物,館方於夜間會在龍蝦池罩個蓋子,讓龍蝦在黑暗的環境中較有安全感。龍蝦們活動時,喜歡呈直線排隊,大隻在前小隻跟後,有經驗的漁夫捕捉龍蝦會從隊伍尾端最小隻的先捕捉,再逐次向前,若是先補捉前端最大隻,則群龍無首就容易一哄而散了。
工作人員如何進入水中餵食魚兒呢? 不是噗通噗通跳下水喔,是靠樓梯慢慢走入水中,而飼育員身上除了穿著蛙人裝、配帶空氣瓶(非氧氣瓶,純氧人體無法呼吸),還會在腰帶繫上鉛塊,體重和鉛塊約為10:1,避免密度比水低的身體無法潛入水中。
此外,還有樣不能少的秘密武器~ 手套,除了鯊魚外,最可怕的是魟魚,魟魚眼睛長在頭上,嘴巴在肚子上,經常無法正確咬食,且嘴巴呈扁平狀,飼育員形容若被魟魚咬到就像被門縫夾到非常的痛,因此多層手套絕對必備,有時還得帶上有鐵網的手套,以免受傷。
要來餵魚囉! 導覽員手上拿著餵魚的餌料,中間為南極蝦+赤尾青(就是蝦米),外圈為秋刀魚+柳葉魚,去頭去尾切成魚塊,依照每種魚類的嘴巴大小餵食不同的魚塊~
等會讓大家體驗餵食魚群的飼育缸為適應池,適應池無對外展示窗口,一般遊客無法觀賞,顧名思義待池內的魚兒適應溫度環境,生長良好後,打開閘門即可進入海底隧道了!
有魚必餵~
海洋食物鏈~ 「大魚吃小魚,小魚吃蝦米,蝦米吃浮游生物。」其實浮游生物還分為浮游植物與浮游動物,浮游植物扮演生產者角色,提供食物鏈最底層要素,而大多數浮游動物則以浮游植物為食,同時又成為小型魚的主要食物。圖中擬球藻即為浮游植物~
圖中輪蟲、豐年蝦即為浮游動物~
《洗澡》
後場參觀結束大約是7點半,經過一整天的疲憊,先洗個舒服的熱水澡,9點還得再戰夜訪珊瑚王國! 男女生的盥洗室分別將近40間,數量相當充足,館方也準備了洗髮精、沐浴乳與吹風機,重點是熱水夠熱,也不會忽大忽小,好好洗個澡不成問題。地下室的置物空間,旁邊就是盥洗室~
洗澡過後還有些空檔時間,可選擇自行玩耍參觀,或參加捏黏土做紀念品的活動。捏黏土對哈哈父女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家庭活動,洗澡過後父女倆又手牽手甜蜜蜜的去捏捏樂了!
《夜訪珊瑚王國》
晚上9點,繼續夜訪珊瑚王國,為了讓大家清楚看見海洋生物夜間休息的模樣,導覽員會使用手電筒做為照明。靠著微弱的燈光夜探珊瑚王國,明明是美麗的夜間世界,但這不給力的相機偏偏拍不出清楚的照片,因此,有照片看照片,沒照片靠筆記!
夜間休息的海豬肉模樣好可愛! 珊瑚和魚群也是需要休息的,白天時,珊瑚的觸手會張開,夜晚休息時會縮合著,而魚群則都躲到珊瑚礁的縫隙裡,以保安全。
吸附於壁上的海膽,俗稱海刺蝟,棘刺非常明顯~
海葵白天站得直挺挺,晚上休息時卻是東倒西歪,仔細看以海葵為家的小丑魚,正安穩地躺在海葵床墊,而且小丑魚會認床,幾乎每天都會睡在同一株海葵上呢!
有毒的海洋生物~ 鰻鯰,鰻鯰屬夜行性魚類,以小魚小蝦為食,是漁民口耳相傳最毒魚種的前三名。漁民間有句俗諺「一魟、二虎、三沙毛、四臭肚」,其中的沙毛就是鰻鯰。
花園鰻不見了! 白天一根根探出頭的花園鰻,到了晚上全躲入沙中! 倒是海參出現了,海參為夜行性動物,口部在前端,周圍有開花般的觸手協助攝食,肛門則在另一端,海參可攝食泥沙中的養份,再經由肛門將泥沙排出,因此有海參的海灘通常會較乾淨~
獅子魚為夜行性動物,以小魚蝦蟹為食,日間大多緊靠著岩礁,通常會張開全身的背鰭,而把沒有棘刺的腹部貼著岩壁或珊瑚礁的陰暗面,保護自己免受攻擊。
超肥大的泡芙阿姨~ 河豚,泡芙阿姨驚嚇或生氣時會鼓的像快爆炸一樣,俗話說「拼死吃河豚」,河豚雖有劇毒,處理料理不易,但仍有許多老饕難以抗拒誘惑,這句諺語道出吃者那種又愛又怕的心情。
不管什麼時候看小白鯨都是這麼可愛! 鯨魚屬哺乳類動物,必須浮出水面呼吸,那夜間睡眠怎麼辦? 聰明的鯨魚會以「半腦睡眠」的狀態,讓一半大腦休息,一半大腦保持清醒,維持浮上水面呼吸和警惕鯊魚來襲。並且鯨魚處於半腦睡眠時,習慣依循相同的路線游泳,如果發現鯨魚繞著相同的軌道打轉,可能就是牠正在睡覺喔! (PS.每隻白鯨每天會吃28公斤的餌料,海生館有四隻白鯨,一天就能吃掉一百多公斤的餌料!)
夜訪過珊瑚王國,時間已近10點,館方還準備了宵夜供大家享用,宵夜是車城名產綠豆蒜,哈媽覺得勾芡太濃稠,味道普普。
《魚我共眠》
玩耍了一整天,大家都累了,也到該準備就寢的時間,海底隧道共分三段,每段長度不盡相同,因此能容納的人數也就各不相同。今晚的夜宿,哈哈三口睡在第三段隧道,為了避開某位帶著孫子異常囉嗦的阿嬤,選擇最遠的尾端,優點是可以安靜的睡個好眠,缺點是離冷氣口最近,務必躲好被窩!
哈咪的最愛搓被被大毛毯,這回也是Follow行程的! 感謝搓被被,讓哈哈吹著超冷的冷氣,躺著超厚的毛毯,仰看大魟魚,來趟夜宿海生館之旅。
2013年2月17日,週日,天氣晴
海底隧道是唯一有天窗的夜宿區,翌日上午太陽升起,自然光線透過天窗灑落隧道,一片美麗的深邃湛藍,有人問導覽員~ 這就是海底隧道比較貴的原因嗎?
睡在哈哈隔壁的情侶檔,一早睡醒立刻發出讚嘆,不是讚嘆驚豔無比的景象,自在悠遊的魚群,而是~ 昨天晚上應該沒幾個人像我們一樣,跑到外面去看星星吧! 這,根本是炫耀文! 我們也知道昨晚有好幾組人馬,鋪好棉被後急忙落跑,應該就是出去看星星,但哈哈電力耗盡,只好,大推看星星! 據說天氣好的話真的可以看到滿天星星。
今日重點就在餵食秀! 館方安排了「大洋池餵食秀」和「白鯨餵食秀」,兩個餵食秀中間穿插了「潮間帶生態觀察」。
《大洋池餵食秀》
《潮間帶生態觀察》
潮間帶並未對一般遊客開放,有導覽員帶領大家實地解說,大小朋友都很興奮。只是大家找來找去,實在找不出什麼海洋生物,好吧! 既然找不著,大夥索性開始拍照,看來大家也挺怡然自得,拍的很開心!
《白鯨餵食秀》
《兒童探索區》
不管走到哪兒,有溜滑梯的地方就是好玩! 活動結束後,哈咪立刻奔往台灣水域館後方的「兒童探索區」,玩的不亦樂乎!
兩天一夜的海生館夜宿行程,非常充實,能將舊知識與新經驗相互結合,是個很棒的體驗,下次還想再來夜宿海生館,體會不同的夜宿區域,認識更多的海洋生態!
電話:08-8825678
地址: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