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鄉賞螢】高雄那瑪夏。戀戀螢火蟲部落巡禮

實地探訪那瑪夏一趟,心中萬千感慨,水災的無情,自然的力量,沒去過那瑪夏很難體會。雖然最初因著「戀戀螢火蟲」而報名,但若能因為我們的拜訪,帶給當地居民些許鼓勵與感動,則此行的意義已遠大於看到幾隻螢火蟲。

 

為重振災後觀光產業,推廣部落生態資源,繼寶來泡湯、茂林賞蝶,高雄市政府原住民委員會再度推出「春之頌~戀戀螢火蟲」套裝行程,二日遊每人1999元,含來回車資、住宿、餐飲、導覽、賞螢、保險。

 

2012年4月28日,週六,下雨天

出發前確認車次才知道,這次上山不開遊覽車,因為開不上去! 主辦單位找了很新的高雄客運19人中型巴士,共計6部車,經由國道10→旗山→美濃→杉林→甲仙,途經杉林慈濟大愛村、小林村紀念公園、錫安山,順著綿延山路開往那瑪夏。

 

從左營高鐵站開至那瑪夏,美濃過後幾乎都是曲折的山路,在「路況良好」的情況下,約莫三小時。那瑪夏受創程度遠比寶來嚴重太多! 即使已過三年,看著一條接著一條搭建的便橋,黃沙滾滾的溪流,嚴重走山傾斜的路基,正在整修的連外道路,難怪遊覽車無法開上來!

 

哈媽揶揄的說:「不知道是否腦袋瓜左右不一樣重,真的影響平衡,現在搭乘山路就會暈車!」但那瑪夏的生命力讓人動容,面對家園的重建,不知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淚水,而他們卻永遠張開雙臂歡迎旅客的到來。

 

《民權國小》

「民權國小」這個很常見、很普通的國小名稱,因為「掰掰水災、遇水重生」,如今有了截然不同的意涵。她是台達電斥資兩億五千萬,贊助八八風災重創重建的民權國小,一所像「家」味道般用心打造的綠色校園。

 

由於這間學校的重建過程極具指標意義,國家地理頻道(NGC)也全程參與紀錄,預計台灣首播那瑪夏民權國小綠色重生的完整紀錄後,未來將至全世界巡迴播映。

 

重建後的民權國小,校舍設計具有原民文化、生態環保、防災避難多重意象。建築設計採用原住民特色的高腳屋形式,表達尊重地貌的永續精神,同時將節能設備,如LED燈、太陽能熱水器和風力發電應用其中。校舍另兼具避難中心功能,中庭活動空間可轉為避難大廳,颱風來時即成為可容納300人的避難中心,每間教室則像是個大房間,備有食物、用水、用電自給自足七天的規劃。

 

現任校長吳庭育,在民權國小第四年,目前是第二任(山區校長三年一任、平地四年一任),好敬佩! 居然沒有任期屆滿趕快落跑,願意繼續奉獻偏遠山區! 這年頭校長真不好當,星期六還留守校園,兩億五千萬的房子果然得看好,萬一被搬走就代誌大條了! 喔不,不是這樣啦,是校長今天要主持研討會! 校長還說,現在的路已經很好了,之前連開吉普車都還會「輪陷」!

 

能源學校~

 

校園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獨棟的木造圖書館,設計概念來自布農族男子會所庫巴(kuba),象徵智慧傳承。

 

校舍~

 

教室~

 

風力發電~

 

校方委託當地藝術家,使用漂流木進行原民文化創作,象徵重生。布農族神話的起源-太陽

 

壁畫述說布農族祖先家園曾遭大洪水侵襲,幸得螃蟹協助擊退象徵洪水的巨蟒,並由巨鳥帶來火種重建家園,神話故事某種程度隱含了此次莫拉克風災的寓意。

 

鄒族~

 

泰雅族~

 

木製杵臼搗小米~

 

萬年不敗遊戲器材~翹翹板

 

萬年不敗遊戲器材~沙坑

 

還有單車客「從高雄騎單車到那瑪夏」,花了五個多小時! 太厲害,光坐車都得搖搖晃晃三小時!

 

《樟樹林》

大自然森林浴~

 

廁所一定要蓋茅坑造型的嘛?

 

好可惜的樟樹,生長地要蓋房子,未做移植就被砍了!

 

《原民舞蹈體驗》

那瑪夏區公所於臨時辦公室外舉辦迎賓節目,原住民朋友熱情的載歌載舞~

 

哈咪也撩下去了~

 

還有小電視播放原民文化紀錄~

 

WOW! 這個時候喝到野生愛玉,冰涼舒暢啊!

 

《戀戀螢火蟲》

那瑪夏因光害少、保有原始自然生態環境,昔日有「螢火蟲故鄉」美稱,每年三至五月間,總會出現螢火蟲滿天飛舞的獨特景象。三年前八八風災,那瑪夏遭受土石流重創,螢火蟲生態也遭受波及,這幾年交通不便、遊客銳減,卻意外讓山林休養生息,螢火蟲又重新繁衍復育。

 

原本擔心下雨而取消螢火蟲行程,但下午時分,太陽公公非常支持的露出笑臉,讓大夥有機會晚上跟著導遊摸黑上山賞螢。

 

那瑪夏約有20種螢火蟲,其中常見的有7種。賞螢過程其實不如「戀戀螢火蟲」般浪漫唯美,還帶點些許恐怖! 出發前導遊提醒遊客,手電筒是拿來照山路或者「有什麼奇怪動靜時看清楚的」,不是拿來照螢火蟲,一照牠們全飛走了!

 

哈媽立刻發問,什麼是「奇怪動靜」? 嗯,當然是S形狀的那種東西! 「多嗎」? 嗯,在山上遇到並不奇怪! OMG! 報名時只想著螢光點點的美麗畫面,完全忽略山上的可疑份子!

 

導遊拿著手電筒帶路,交代盡量走中間,少走兩邊草叢茂密處。賞螢步道雨後非常濕滑,大人走都要非常小心避免滑倒,何況小小孩,因此整路哈爸都抱著哈咪,走到膝蓋又痛了! 就在黑漆漆、烏墨墨,伸手不見五指,靠著手電筒微弱燈光下,一行人浩浩蕩蕩壯膽,往山裡前進。

 

螢火蟲現蹤了! 真的看到螢火蟲了! 螢火蟲瞭解大家上山不易,雨後的夜晚還是很認真出來上班,雖然不是多到滿山遍野,但沿著步道也發現了不少。導遊說,今年三月中螢火蟲最多,四月底已經減少一些,但能親眼目睹螢光閃爍,漫天飛舞,已是非常難得寶貴的經驗!

 

導遊抓的黑翅螢,可是,一抓牠就…了! 有點Sad

 

4月29日,週日,晴天

《南沙魯部落導覽》

導遊是南沙魯部落居民,布農族工藝藝術家-烏布(明有德)。翌日上午,導遊帶領大家南沙魯部落導覽,聽著導遊述說八八風災部落受創經過,看著至今依然存在的斷簷殘瓦,心中的感傷讓哈媽始終無法拿起相機,這個畫面就拍在腦袋深藏吧!

 

8月9日,雨勢逐漸減小,居民們以為最危險的時期已過。不料,下午4:50,山上堰塞湖瞬間崩潰,泥沙、土石、洪水狂瀉而下,三秒內居民們瘋狂奪門而出、大喊救命,土石流淹至快兩層樓高,人命關天的重要時刻,因為未事先執行全村撤離,還是沖走了25條性命。

 

如今,一個部落分成兩個村莊,一些搬到永久屋,一些決定返鄉,重建家園。導遊說,目前部落約有40~50人,但有工作能力(或有在工作的)只有10~20人。問導遊,那你們為什麼要回來,回來不是辛苦又不安全? 導遊說,搬到永久屋解決了住的問題,但沒有解決經濟生活的問題,部落才是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地,才是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。

 

街上還遺留許多門窗毀壞、殘破不堪的房屋建築,還有台完全不忍促賭、嚴重變形的小型轎車。毀壞的公務機關建物好處理,政府決定拆就可以拆,但搬到永久屋的居民,擁有永久屋的房屋使用權,卻不含土地所有權。政府允諾居民,他們在部落毀壞的房舍如果整間拆除,房屋貸款即可勾銷。導遊說,這樣的做法等於強迫遷村,因為部落房子幾乎都是居民申請國民住宅貸款興建的。

 

《夢想起飛館》

重建之路,夢想相隨! 夢想起飛館展示銷售部落居民手工藝品、傳統服飾,也是小憩休息的好空間。

 

導遊開了瓶小米酒請大家喝~

 

對面人家正在烤山豬肉~

 

《巴尼蓋農莊》

有機會再來那瑪夏走走,一定來巴尼蓋農莊找阿麗夫人! 阿麗夫人讓兩天一夜之旅畫下最美的一筆,因為她從毫不起眼的廚房變出整桌香噴噴的料理,擺上整桶自製甘甜梅醋飲,讓旅途疲憊的我們,瞬間補足能量!

 

昨晚在屋那山莊用餐+住宿,坦白講,供菜+房間品質均須提升。菜色少,菜量不足,哈媽是趕快添飯吃飽的,後來連飯都沒了! 房間有股很濃的潮濕發霉味,床鋪也沒有軟墊,睡起來硬梆梆,幸好太累,也就呼呼大睡了!

 

早上搭車大家才在說,山上資源取得不易,不能要求過高的旅遊品質。但阿麗夫人讓我們改觀了! 誰說山上變不出好料理,還是看主人用不用心! 為了讓大家吃到山上無農藥青菜,夫人炒了四種青菜,加上葷食共計八菜一湯,把大夥餵的飽飽! 附帶一提,夫人自製梅子超好吃,全程只用冰糖醃製,無任何添加物,她說技術還是去日本學的!

 

《瑪雅工坊螃蟹DIY》

這間以漂流木裝飾、原味十足的小房子,就是由當地鄒族nau(江秋美)所經營的「瑪雅工坊」。nau致力於創作原民特色與圖騰的皮雕作品,而螃蟹在鄒族傳說中,屬於勇敢和拯救族人的象徵,因此nau選擇以螃蟹作為創作元素,並把螃蟹作為工坊的品牌意象。

 

工坊主人nau解說中~

 

皮雕螃蟹DIY~

 

《僑香咖啡》

來去鄰長家喝咖啡! 僑香咖啡豆屬於阿拉比卡咖啡豆,種植於那瑪夏下青山~

 

最左邊這位就是僑香咖啡老闆、鄰長大大! (感覺在山上可以管一個鄰真的很大,管的面積很大!)

 

好古樸的燒水方式~

 

從山上移植下來的百年咖啡樹~

 

咖啡花~

 

回程路上聽司機「耳語」才知道,鄰長家可是很搶手的,嘉義縣說是他們的,高雄縣也說是他們的,兩邊搶著要! 後經衛星定位判定為高雄縣所屬,但很妙的是,縣長家電話是05、繳納稅捐跟嘉義縣繳,總之除了門牌是高雄,其他都是嘉義縣!

 

導遊說,災後能看到這麼多遊客光臨,就像天方夜譚! 大家可能也都感受到居民的熱情,拼命「拼經濟」~ 從水蜜桃、黃肉李、梅子、梅醋、生薑、野生愛玉、咖啡到手工藝品,完全展現遊客的誠意!

 

導遊還說,原民天性樂觀,要說樂觀可以,要說懶散也行,許多人真的就是有飯吃就不想工作! 是什麼環境「培養」出原民如此樂觀的天性? 我想是自然給的壓力,自然環境變化無常,說實在明天會怎樣根本不知道,與其擔心有無工作、有無收入、有無存款,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,快快樂樂享受人生!

 

我們習慣平地生活,習慣城市給的壓力,進入山區生活會手足無措;原民習慣山地生活,習慣自然給的壓力,進入平地生活同樣會無所適從,部落安全與原民文化能否找到平衡點呢?

Add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