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將頭髮比喻為「三千煩惱絲」,如果說燙+染一次頭髮要花三千元,那這樣的比喻對現代人而言好像還挺貼切的。
佛經裡有一段話:「三千煩惱絲,一絲勝一絲。」佛家以「三千」代表非常多,但實際上每個人約有10萬多根頭髮,而那一根根的頭髮在佛家皆代表人世間的煩惱,如果要去除人世間的一切煩惱,就要去除頭上的三千煩惱絲。
超喜歡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,除了那份無憂無慮外,照片中的我總綁著整齊又可愛的髮型,這可是我媽媽最得意的地方哪,哈哈!
長大後有段求學時期,喜歡嘗試變換不同的髮型,不否認一方面是基於愛美,但另一方面也基於找出自己最合適的髮型。我相信,一個適合自己年齡、職業、場合的髮型具有加分的效果。(ps.當然,嘗試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,有次不小心燙了個超級爆炸頭,像我這種頭髮又少又細的人,第一次面臨整理爆炸頭的危機,每次出門得綁+夾+抹等一堆功夫,好不容易才能稍稍出門見人,但您可以想像,即使如此費勁整理,髮型還是…)
工作後,在髮型上倒是很乖巧安分,大部分採取離子燙的直髮,或夏天熱了予以剪短的保守策略,因為職業別不允許太過作怪。
然而,又得提了,這次突如其來的腦瘤風暴,讓沒有出家打算的我,二次把「三千煩惱絲」給剃掉了! 但我可要說句真心話,剃掉了這「三千煩惱絲」,好像沒有把煩惱給一併去除耶! (好吧! 就當是碎碎念,我明白人要靠修練方能將煩惱放下,是自身修練不足、慧根不夠,否則每個人都去變成光頭不就都沒有煩惱了!)
其實第一次手術前,主治醫師很客氣的表示:「頭髮要不要全剃,妳可以自己決定。」考慮過後,腫瘤那麼大,開刀傷口一定也很大,後續的換藥、拆線、復原等情形複雜而未知,還是全部剃掉較為妥當,留一部份頭髮在頭上,不好看也不衛生。後來證實全部剃掉是正確的決定,術後頭部約有三分之二的部分,被二層又厚又緊的繃帶包紮起來,這種情況下,照顧傷口顯然遠重要於整理頭髮,幸好頭髮全剃了,免除了整理頭髮的困擾。
術後距離開始放療+化療的一個月間,頭髮慢慢地生長出來,感覺還不錯。但是,5月3日開始放療+化療,最典型的副作用~「掉髮」於焉產生。掉髮雖然不是什麼致命的副作用,但總是讓人心煩(枕頭、浴室等),且其影響時間較久,頭髮要長到和手術前一樣,至少要半年到一年以上。
尤其我的掉髮方式,並非均勻地掉落,因為放射線照射角度的關係,整個左半面幾乎掉光,右半面也掉落成稀稀疏疏的狀態,只剩中間一條從前面延伸至後面的頭髮,形成非常前衛流行的「龐克頭」,惟這顆龐克頭的頭髮長度不一、左右不對稱、中間這條道路又不筆直,完全不具「能見度」,難怪有一次主治醫師還真坦白的說:「嗯,妳現在的頭髮,是有點…不好看」。
而這樣的困境,竟然因為又要第二次手術,順利的解決了。